八斗子漁港是台灣一級漁港,港邊常常停滿了漁船。 船上裝滿聚魚燈的船, 捕撈小卷就需要有這些設備
一家家處理著小卷、丁香、四破的漁寮,看見漁寮中的婦女,正頂著漫天的魚腥味,反覆地洗魚、煮魚、撿魚、分魚。
夏季暑氣逼人,漁寮就成為典型的悶燒鍋,大鼎滾著沸水,一批批的魚被拋進沸水催熟,好進行加工。
冬季寒冷的東北季風,加上冰凍的小卷,凍的雙手紅腫,是非常吃力的苦差事。
漁寮加工最能代表八斗里居民勤奮的本質,只有忍功十足加上吃苦耐勞的人,才能吃這行飯。
北部海岸最後的魚寮
原本,八斗子的漁寮只是處理討小海的船隻的魚獲,但現在都是處理外來魚貨,現在漁寮中的原料魚貨,除了東北的小管及飛魚卵之外,都是外來的魚獲了。
今天,漁寮已經成為八斗子一種特有的、在北台灣罕見的小型魚獲加工廠聚集之處,走過八斗子聚落時,隨處可聞到陣陣魚香味,也代表八斗子人吃苦耐勞,所以還能夠維繫漁寮這種辛苦行業的存在。
魚寮的公休日期在每週日;市場公休日則為每週一
在八斗子巷弄中可以看到台灣難的僅存的少數漁寮
魚貨加工漁寮,通常是當地婦女收入的來源,年輕人都到外地去打拼了。
加工漁產在半夜就要送到基隆崁阿頂或是台北中央市場拍賣,銷售到全台灣
抽取海水煮出來的魚貨更鮮美
好大隻的小卷
婦女們將小卷、小魚分不同等級方裝,在冰冷的冬天是一件苦差事ㄟ
幾十年前的八斗子,很多建築物都是就地取材,天然資源「咾咕石」、「砂岩」建築在漁村是非常普遍的房子。
漁村聚落景觀
八斗子在還沒築港前的漁村老聚落,為海岸和七斗山、八斗山夾峙的帶狀空間,靠海的房屋門前即是沙灘和海,靠山的房屋則緊臨山壁,老聚落中的巷道曲折而窄小,房屋建築的形式和方位也沒有一定,現在可以看到的老房子以咾咕石厝及磚造的房子為主。
由於現代化鋼筋水泥的建築及高聳的樓層已混雜其中,使聚落景觀呈現出老房屋和新樓房對比的不協調感覺。
然而,我們時常可以聞到由聚落中傳出陣陣的魚香味,那就是散布在其中的漁寮煮魚時飄出來的味道,漁寮的存在也提醒我們,儘管近年來漁業走下坡,漁村聚落的附屬產業仍在許多角落默默散發著強韌的生命力。
八斗子難得看到的紅磚樓房
咾咕石厝
八斗子的漁村老聚落,目前仍保留著一些美麗的咾咕石厝,有的咾咕石厝用山壁的砂岩作柱子,牆面則用咾咕石(珊瑚礁)堆疊起來,一塊塊珊瑚與珊瑚中間的縫隙則用貝類或珊瑚礁燒製成的石灰來黏結;有的咾咕石砌成的牆面會用磚塊作窗戶;有的則在咾咕石的外面抹上水泥。
屋頂以瓦頂為多,有的用油毛氈(黑紙),每年都還要刷柏油才能夠防雨防潮,也有用鐵皮或石棉瓦的,大戶人家的屋頂就瓦片。
。
杜氏老宅
八斗子的「公廳」「杜」姓是八斗子最大的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