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雲端服務iCloud確定秋天將全面問世,選在八月第一天啟動了iCloud網站,網址當然是先前傳出用450萬美元買下的「iCloud.com」,註冊用戶可以在多種蘋果產品上共享雲端內容,蘋果送給註冊用戶的大禮是5GB的免費空間,如果你想要更多的儲存空間,額外付錢就可以獲得:10GB年費為20美元、20GB年費為40美元、50GB年費為100美元。蘋果表示,若是儲存應用程式、電子書、音樂、串流照片等相關檔案,不計入5GB儲存空間裡,僅電子郵件、文件、帳號資訊等才會被列入計算,所以5GB已經相當夠用。 透過以下幾張圖片,可以搶先目睹蘋果雲的文件或iWorK將會如何呈現。 ◎行動閱讀:「數位時代Daily」mobile app
蘋果雲準備妥當,網站上線、公佈細節
到Android Market或App Store下載:「數位時代Daily」app,隨時隨地閱覽最新財經科技新聞,與全球的創新者輕鬆同步!(提醒已下載iOS版App的讀者,記得進行程式更新)
過去,中小企業或個人須購買很好的電腦、不便宜的軟體才能完成工作;但「雲端」出現,只要一台薄薄的終端設備,例如個人電腦、手機、甚至電視,就能在廠商提供的快速運算平台上,使用免費的服務,完成自己的工作。
雲端技術的概念,可分為三層:
上層_是各類設備和資料庫等業者,硬體和服務廠商如戴爾、惠普、IBM、亞馬遜投身其中。
中層_是驅動上層硬體設備、支援下層使用者的平台服務,由軟體業者建置軟體或作業系統平台,透過網路連上平台,軟體業者提供程式和服務。微軟與Google在此平台上競爭激烈。
下層_則是多元的使用環境。包括各式各樣的軟體服務,運用最徹底的就是Google的Google Apps,提供一系列的免費網路軟體,包括日曆、試算表、文件製作軟體等,可下載讓個人攜帶,也可留在伺服器上,給其他擁有權限的使用者分享。
微軟︰雲端商機上看880億
與經部簽合作備忘錄 年底前成立軟體中心
微軟執行長史蒂夫?鮑默爾(Steve Ballmer)昨來台慶祝台灣微軟成立20周年慶及發表「運籌雲端、共創三螢(電視、筆電、手機)」演說,他強調,以微軟在軟體強項及台灣硬體優勢合作下,將為台灣創造更多的雲端商機。
前景可期
他預估,在微軟建構的雲端生態系中,將為台灣帶來16.2萬個工作、880億元商機,而在2009~2013年間,因投入雲端的發展,台灣在資訊產業鏈上的成長上,將創造7.1萬工作、600家新公司及帶動消費成長2%,換成為經濟成長率約貢獻1.3%。
微軟為展現深化與台灣的合作關係,昨與經濟部簽署成立軟體暨服務卓越中心合作備忘錄,將在台成立「軟體暨服務卓越中心」,期望讓台灣委託代工及委託設計代工業者,能藉由微軟專利授權等強化台灣硬體廠商軟體的研發能力。
不過,微軟及經濟均對雙方合資的金額及未來成立的規模低調不願表示意見,僅表示年底前將會正式成立。
2010/5/4 pchome電子報:
你今天雲端了嗎?每個人都擁有行動超級電腦
「你今天上雲端了嗎?」這樣的口號,就算是對已生活在網路世代的人來說,仍然有著許多的問號與陌生感。不過,根據全球許多權威IT研究機構對市場的研究顯示,在不久的將來,雲端生活情境很可能成為不分種族、性別、年齡,且不受地域影響的全民運動。
話說回來,其實大多數人現在就已經在雲端漫遊了。現代人的生活習慣裡早已埋下「雲」的影,與「端」的種。從時下最夯的Facebook開心農場,到逐漸取代公司內部IT管理系統的Gmail、Google Calendar等服務,以及iPhone App Store打發時間的小遊戲都是其中的一部分。
這些業者所提供的服務,都已經為未來的「個人雲服務」發展潛力埋下伏筆,且作了最佳的示範。只是當「雲端」概念被正視之時,從個人到群體,從傻瓜型手持裝置到複雜的雲端計算,未來「個人雲服務」與只要能Plugged-In的「個人端裝置」將有更緊密的整合,與意想不到的搭配情境。
雲端產業將成為高度整合的4C服務型產業
網際網路的重要性與日俱增,透過網際網路,由軟體及各種終端裝置來啟動的雲端運算趨勢已漸成型,在終端裝置的樣貌更趨多元之下,未來的PC不僅局限於個人電腦的概念,應加上雲端服務的概念,將依照不同終端裝置,以及其各自擁有自身優勢,而會有不同應用情境的產生。而雲端運算時代的來臨,也將帶動Client、Connectivity、Commerce service、Cloud data center等雲端4C次產業的發展:
(1) Client:除了筆電、手機、電視等,生活周遭更多樣的終端裝置例如照相機、相框、投影機等,將因為消費者需要無所不在的使用多媒體資訊而連網,成為新型雲端裝置。
(2)Connectivity:因為無所不在使用多媒體資訊的需求,將刺激更高的頻寬與便利無線接取的數據網路設施與設備需求。
(3)Commerce service:滿足數百萬以上用戶使用規模的多元軟體應用服務,將透過雲端資料中心設施蓬勃發展,如行動應用雲、數位家庭雲、政府雲、企業/中小企業雲、教育雲、醫療雲等。
(4)Cloud data center:雲端資料中心設施將成為國家基礎建設,主機、路由器、儲存等硬體設備與支持高效能運作系統軟體以及服務維運,將來會是資通訊軟硬體與資料中心建設之最大宗資本投資。
雲端4C次產業需要垂直整合成為C4(C4 :Client x Connectivity x Commerce x Cloud)服務型產業,才能提供最終消費價值的雲端服務。
個人電腦即服務 揮別換機潮夢魘
20多年前PC的出現,改變了在大型電腦主機時代,運算資源必須排隊使用,每個人都可以自己擁有運算資源。反觀現在則是PC變得多樣化,桌機、手機、筆電、甚至是電視機上盒等,使用者常常需要在硬體界限隔離的環境下來管理自己的軟體與資料,繁複而無效率,資料也常因為硬體損壞或是換機而遺失。
個人電腦即服務 (PC-as-a-Service) 預期將成為使用規模最大的雲端服務,IDC 預測到 2013年,約有10%到15%的企業用個人電腦被虛擬化;Gartner則預測 2013年虛擬桌面市場規模將達4,900 萬台,總計657億美金。
透過資料中心代管個人電腦,可發展出虛擬的PC,也能彈性擴充運算資源,提升PC使用的方便性。以虛擬桌面的方式來漫遊所有的終端裝置,無論走到哪裡,透過安全認證程序,上網就能存取自己的虛擬桌機服務;並可由資料中心備份資料,只要用滑鼠勾選幾下就能更換硬體升級。消費者彷彿又回到大型主機時代,但不同的是,每個人自己都可以擁有一部超級電腦,全世界的電腦終端用戶都將成為個人電腦即服務(PC-as-a-Service)的潛力消費族群。
過去資訊教育的發展多半以買設備、採用微軟 Office 軟體,以及上網瀏覽教學資源為主。資訊教師多半時間花在設備故障排除、系統重灌及軟體病毒掃毒等維護工作。近年的「電子書包」立意良好,但仍有充電、上網、過重、維修等問題。
教育雲將利用雲端可無限延展的軟/硬體與儲存設備,把書包、教材、課堂測驗等對學生學習效果有顯著幫助之資訊在雲端資料中心處理,透過雲端桌面服務的方式傳送給老師與學生。教育雲可以讓上課用電腦放在學校統一保管,甚至直接嵌進教室學生上課桌內,學生在家中只需利用家裡的連網設備即可打開自己的雲端書包做功課,學生不用再背著厚重的課本或電子書包上下學。
雲端書包—向傳統書包說bye bye
運用PCaaS概念在教育雲的應用,將對於各級學校頻頻換機、採購新裝置的窘境有莫大的助益:
1.電子講桌——每個老師可以用任何一部可上網的電腦連接雲端的個人課程桌面,各科不同的教師即可於同一台電子講桌,透過遠端虛擬主機存取或上傳其教學教材,不再受到電腦容量的限制,而無限制的雲端虛擬講桌桌面,可以讓老師不受限制地更新教學內容,保持教學的彈性。
2.學生桌面漫遊——使用安裝了PCaaS服務的個人電腦後,學生可不再被局限於只能使用學校的電腦完成需要特定軟硬體的學校作業,尤有甚者,如學校將NetBook置於學校統一保管,讓學生家裡的桌上型電腦與學校Netbook電腦的教學桌面可漫遊,如此,學生將不再受限於時空及裝置的限制,即可完成報告或查找資料,而學生也就不用再揹著厚重的課本或Netbook上下學了。
3.雲端教室——未來老師與學生利用平價簡易終端機即可進行課程安排與學習(包含即時遠距教學) ,課堂中搭配可漫遊的數位講桌、電子白板、電腦等各種教學用途電子終端裝置,提升學習效果,對老師與學生將是一個全新的即時互動教學體驗。
目前資策會正積極研發「雲加端」服務平台,希望協助業者建立PC服務的自主技術,搭配台灣平價多樣的連網終端硬體製造能力,發展如教育雲、數位家庭雲之類的應用服務與雲端裝置。教育雲將是第一波市場實驗重點,台灣K12(泛指從幼稚園到高中)有3,700所學校及350萬名學生 (中國大陸K12數位學校有46萬所學校,2.5億個學生),對PCaaS服務是一大挑戰,也是很大的商機,並可衍生帶動數位家庭雲用戶的推廣(學生用,讓家長跟著用)。
未來,可以連網的終端裝置更應考慮應用的方便性,行動化的終端裝置將更為普遍,變得更多元化,也各自擁有市場定位與競爭態勢。同時由於網路功能強大,為因應不同的上網需求,許多應用服務也都會透過網路獲得,因此終端功能不需太強;但具網路服務的運算能力,以及完善的使用者操作介面的終端裝置將成為未來主流產品,甚或成為各式網路服務應用的完善應用。
2010/11/4
【文/楊又肇】
資料來源:http://mag.udn.com/mag/digital/storypage.jsp?f_MAIN_ID=322&f_SUB_ID=2949&f_ART_ID=281251
Google自家線上文書作業服務「Google Docs」最近準備推出更新,內容將提供使用者使用雲端列印、支援同步功能,並可使用第三方廠商所開發應用程式。
也許是將配合Google Chrome OS小筆電即將登場,目前Google Docs將在短期內進行功能更新。
此次將新增線上雲端列印功能,讓使用者可指定線上特定印表機進行列印,例如身處外地而透過手上裝置將文件傳送至公司內部印表機輸出。
同步功能部份,則可能將提供各裝置對應上傳至Google Docs的編輯文件內容進行同步 (如同行事曆、電子郵件或傳送訊息等內容的同步服務)。
另外也將加入對應第三方廠商應用程式支援功能,未來可能將可透過這些應用程式線上編輯照片、影片或者是PDF檔案等文件。
Google推出Google Docs也有一段時間了,在去年底時候,Google企業事業部門總裁Dave Girouard曾透露雖然現行「Google Docs」技術尚未稱為成熟,但估計再過一年時間使用者即可選擇不再特別仰賴使用微軟Office系列軟體。
而Google Docs在今年也曾進行改版,讓內容排版功能更為強化,同時新增共同編輯、繪圖板討論等功能,並可隨時增加註解內容,其他諸如運算效能也有所提昇。
估計Google Docs將在這幾週內釋出更新,屆時即可看見Google將推出哪些新功能。
亞馬遜雲端當機CNNMoney:有如鐵達尼號沉船
Amazon雲端服務(Amazon Web Services,AWS)
亞馬遜雲端服務EC2上周四突然當機,影響範圍涵蓋推文網站Reddit及紐約時報等全球70多家網站,其規模之大被CNNMoney網站喻為鐵達尼號沉船。儘管周一多數網站恢復正常,但外界依舊質疑雲端技術的可靠性。
亞馬遜EC2雲端系統自推出以來,已在全球簽下上千家企業用戶,並以出租伺服器儲存空間的方式,讓各大網站經由EC2系統存取線上資料。
目前為止,EC2服務範圍涵蓋北維吉尼亞州、愛爾蘭、東京等全球5大區域,且各區皆設有多個資料中心。亞馬遜也向客戶宣稱,EC2一年當中的正常運作率高達99.95%,還能為客戶省下每月10%的網站營運成本。
根據這套說法,EC2即便當機也不該超過4.4小時,但上周四北維吉尼亞州資料中心的當機事故至少持續36小時,造成70多家網站無法正常運作。
亞馬遜聲稱在調查完成前不便說明當機原因,但系統狀態紀錄顯示是「網路事故」引發該區各資料中心之間的骨牌效應,導致用戶儲存的線上資料不斷自行備份,最後使伺服器不堪負荷。
以Reddit為例,該網站儲存在EC2系統的資料共700筆,每筆容量在1GB至1TB(兆位元)之間。上周四系統當機後,Reddit和亞馬遜努力將線上資料複製到其他資料中心,但資料龐大相對拉長修復時間。
部分專家認為,網站本來就該將資料同時存放在多個資料中心以分散風險,問題是許多小網站不見得有足夠經費這麼做。Reddit資深產品研發工程師愛德伯格(Jeremy Edberg)也表示:「我們向來將資料存放在多個資料中心,但這次當機橫跨多個區域。」
雖然過去Google及其他業者提供的雲端服務都曾當機過,但連號稱防護萬全的亞馬遜都發生這種意外,著實令企業用戶不敢放心。愛德伯格表示,現階段公司還是繼續和亞馬遜合作,「但會隨時物色更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