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青春期肥胖、兼顧成長發育的營養攝取原則
楊慧妤醫師、許玉恒營養師(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
電視新聞與報章雜誌每天充斥著減重廣告,大家都認為瘦才是美麗,曾幾何時,這個現象從大人延燒到孩童身上。的確,孩童肥胖的比例從民國60年以後到現在,激增了接近十倍,現在台灣中小學生的肥胖比例已高達17%,確實不容忽視。

兒童肥胖已不再被認為是一個良性的狀態或只與外表有關,它是一種與生活方式密切相關的身體脂肪含量過度增生的慢性疾病。肥胖孩童常有心理負擔,因為體型不佳而缺乏自信,因而有退縮、內向、孤獨個性。生理方面則容易產生高血脂、睡眠呼吸暫停、骨骼變形、皮疹等等的併發症。

青少年為人生正值快速成長階段,若熱量攝取過高,身體的脂肪細胞數會分裂而成為脂肪細胞數目增多型的肥胖,這與成年後肥胖﹝細胞增大型肥胖﹞很大不同的是,脂肪細胞數量增多後,並不會隨年齡或體重減輕而減少,更不容易維持理想體重。理想體重可由身體質量(BMI)指數測得(體重/身高公尺平方),其標準則隨著年齡、性別的不同而改變。

根據行政院衛生署建議,食物六大類建議攝取量如下:

■10~12歲每日攝取量為五穀根莖類四碗,奶類兩杯,蛋豆魚肉類四份(以新鮮、低油脂為主,如:黃豆),蔬菜類兩碟(一碟深綠色或深紅黃色),水果類兩個,油脂類兩湯匙(大部份用於炒菜中)。

■12~16歲青春期的少年活動量較大,每日需攝取增加攝取五穀根莖類一至二碗,蛋豆魚肉類一至二份。各年齡層的兒童因活動量不同,所需熱量亦不同,因此食物的攝取量可酌量增減。

其中還有一些營養素對成長發育影響較大,需注意足量攝取。如:蛋白質為構成與修補的基本物質;鈣為製造骨骼及牙齒的原料(牛奶、小魚干、豆腐);鐵質為造血必須,青春期的女孩需攝食鐵質高的食物(肝臟、蛋、紅肉類及深色蔬菜)。

在兼顧成長發育的目標下,青少年體重控制,必須由均衡飲食、調降熱量、注意三餐定時定量、吃東西細嚼慢嚥、少喝加糖飲料、少吃油炸及含油脂較高的食物和零食等等良好飲食習慣的建立,同時適量體能活動,設定階段性目標,逐一達成,才是維持理想體重的要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心干寶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